线粒体活性氧产生速率(ROS)检测试剂盒说明书
荧光法 100T/96S
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包括超氧自由基、过氧化氢、及其下游产物过氧化物和羟化物等,研究表明,机体 95%以上的活性氧(ROS)都来自于线粒体,其失衡所致的氧化应激与细胞生长增殖、发育分化、衰老和凋亡以及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。
正常情况下,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与氧自由基处于平衡状态,细胞内活性氧(ROS)水平维持在较低的生理范围;在病理情况下,细胞内抗氧化系统与氧自由基的平衡被打破,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过多,就可破坏线粒体酶类、脂类和核酸,使机体出现氧化应激,同时,活性氧还可攻击线粒体DNA 产生氧化损伤,导致线粒体ATP 合成减少、线粒体膜电位破坏等结构和功能变化。因此,通过检测活性氧的变化来判断线粒体的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。
荧光探针-还原型二氯荧光素 (2', 7'-dichlorodihy drofluorescin diacetate, DCFH-DA)可扩散通过线粒体 膜,在线粒体内被酯酶水解,形成无荧光的 DCFH,DCFH 迅速与ROS 反应生成荧光物—氧化型二氯荧光素(2', 7'-dichlo rofluorescin, DCF)。 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利用荧光法直接定量检测线粒体ROS 产生速率的方法。将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点拟合,线性回归直线斜率与ROS 产生的速率呈正比。
产品名称 | BD6036-100T/96S | Storage |
试剂一:液体 | 120ml | 4℃ |
试剂二:液体 | 50ml | 4℃ |
试剂三:液体 | 1.5ml | -20℃ |
试剂四:粉剂 | 1 瓶 | 4℃ |
试剂五:粉剂 | 1 瓶 | 4℃ |
试剂六:粉剂 | 1 瓶 | 4℃ |
试剂七:液体 | 1 瓶 | -20℃避光 |
说明书 | 一份 |
试剂四:粉剂×1 瓶,4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 6 ml 试剂二充分溶解;试剂五:粉剂×1 瓶,4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 6 ml 试剂二充分溶解;
试剂六:粉剂×1 瓶,4℃保存;临用前加入 6 ml 试剂二充分溶解;
试剂七:液体×1 瓶, 保存;临用前用试剂二稀释 300 倍后使用;
1、准确称取 0.1g 组织或收集 500 万细胞,加入 1ml 试剂一和 10μl 试剂三,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。
2、将上述匀浆液于 600g(离心率),4℃离心 5min。
3、弃沉淀,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,11000g,4℃离心 10min。
4、弃上清,沉淀中加入 200μl 试剂二重悬。
1、多功能酶标仪预热 30min 以上,调节激发光 499nm,发射光 521nm。
2. 在黑色不透光 96 孔板中加入下列试剂
试剂名称(μl) | 测定管 | 空白管 |
线粒体悬液 | 20 | |
试剂二 | 20 | |
试剂四 | 50 | 50 |
试剂五 | 50 | 50 |
试剂六 | 50 | 50 |
试剂七 | 30 | 30 |
混匀,37℃避光孵育 15min。 |
孵育完成后,在 37℃恒温下测定 10min 内荧光强度,激发波长 499nm,发射波长 521nm,记录 10min 内的荧光值变化。
对采样数据点即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处理 ,计算出回归系数,即直线斜率(k)。实际线粒体ROS 产生速率等于样本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点线性回归直线斜率(k 测定)减去本底荧光强度随时间变的数据点线性回归直线斜率(k 空白)。
(1) 按样本鲜重计算:每 g 组织线粒体每秒钟荧光单位的变化,即u/ s/g 鲜重
ROS 产生速率(u/ s/g 鲜重)=(k 测定-k 空白)/(V 样÷V 总×W)=10×(k 测定-k 空白)÷W
(2) 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:每毫克蛋白线粒体每秒钟荧光单位的变化 u/ s/mg prot。
ROS 产生速率(u/ s/ mg prot)=(k 测定-k 空白)/(V 样÷V 总×Cpr)=10×(k 测定-k 空白)÷Cpr
V 样:加入样本体积,0.02 ml;V 样总:悬液体积,0.2 ml;W: 样本鲜重,g;Cpr: 样本蛋白浓度,mg/ml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